• 举办绘画义卖展览的画家崔森茂:长城紧紧拴住了我的心

    组合:崔森茂(2人) “看,这是当年义卖展览的请柬和册页,我都还珍藏着……”翻开一张张泛黄的资料,81岁的著名画家崔森茂将其视若瑰宝。   崔森茂挥毫写下“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纪念这次影响深远的社会赞助活动走过的四十周年。 1984年12月9日至12月12日,“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崔森茂绘画义卖展览在北京东琉璃厂“墨缘阁”举办,展览的全部收入用于修复长城。 至今他还保留着一份1986年9月18日的《北京晚报》,在“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纪念碑的第一批刻碑名单里,第一行就有崔森茂的名字。 崔森茂生于湖北,自小对山岳之美情有独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从南方来到北方...

  • 八达岭长城管理中心李丹:世界级长城大景区要来了

      一座白柱绿瓦的小亭子,亭正中有石碑一座,正面黄色大字写着“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背面记录了40年前贵州人民赞助修复长城的感人史实。 “这是贵州人民的一片赤诚丹心!”跟随延庆区八达岭长城管理中心主任李丹的脚步,记者登上八达岭长城,来到南五楼与南六楼城墙内侧,眼前的小亭子正是黔心亭,石碑则是贵州人民赞助修复长城纪念碑。 记载贵州人民赞助修复长城的纪念亭 讲起40年前的那段历史,李丹滔滔不绝,“虽然那时我还未到八达岭工作,但时常听前辈、同事们提起往事,每次回顾大家都无比自豪、感动。我想,这是长城精神根脉对华夏儿女的感召。” “‘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

  • 走遍大同493公里长城的公益大使袁建琴:牛羊倌有了新身份

      连绵的燕山脚下,一座座民居整齐排列,不远处就是巍峨的居庸关和蜿蜒的八达岭长城……“这里就是我小时候住过的地方,它记录了我和长城的特殊感情。”今年59岁的袁建琴说话温柔,行动干练。 2018年以来,袁建琴兼职大同长城保护公益大使,组织成立了大同长城文化旅游协会并担任会长……长城保护路上,她的步伐从未停止,每年至少有300天她都在“巡墙”,不是在长城上,就是在去往长城的路上。 2024年5月28日,袁建琴(左一)在山西大同新荣元墩段长城,与志愿者为新荣区三墩小学的留守学生过“六一”儿童节,为学生讲长城故事、长城保护、长城环保。 摄影:蔡利花 袁建琴出生于八达岭长城脚下,小时候跟...

  • 秦皇岛山海关文物保管所冯颖:古老长城变身国家文化公园

      清晨,当明媚的阳光洒向山海关,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从南往北、由海向山、越城而过的古老长城更显庄重、壮观。 在角山脚下,山海关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内,冯颖与同事正为布展忙碌,这座博物馆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先行区河北段的一号工程。身为秦皇岛山海关文物保管所所长、文博副研究馆员,多年来,冯颖一直身体力行参与长城保护。 冯颖 2006年,冯颖来到文保所工作。从那时起的18年间,长城保护就没有离开过她的视野。她说,1984年,“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启动后,山海关用真诚和热情收获了来自全社会无私的帮助,也因此迎来了文物保护的春天。 十多年前,冯颖到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古代历史...

  • 参加义演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方荣翔:打着铺盖卷儿住后台

      1984年11月,京、津、沪、鲁、香港等各地京剧名角荟萃京城,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为全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及“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举办了多场大型义演。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裘派传人方荣翔积极参加了义演。   方荣翔当年参加义演时的剧照。 方荣翔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6岁开始练功,16岁拜京剧大师裘盛戎为师,专工裘派花脸。方荣翔的长子方笠笙如今已年届八十,生活在上海,当年他陪父亲一起参加了“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义演,对那段经历记忆犹新。 方笠笙记得主办方最开始给方荣翔安排住在前门饭店的总统套房,“但我父亲认为这是为了捐助修长城和残疾人的慈善活动,不应该住得太好了,所以主...

  • 老龙头第一块永固城砖发现人郭泽民:让长城的生命延长再延长

    盛夏的秦皇岛老龙头,海风习习,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来自各地的游客也沉醉在这山海相依、长城壮美的风景中。   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一位白发老人背着手在海边逡巡,时而极目远眺,时而低头思考。他是郭泽民,秦皇岛市山海关文物保管所原所长,有着40多年保护修缮长城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山海关长城便开始了保护历程。1977年,郭泽民参加了工程队,对山海关关城东门瓮城开始修复保护。他回忆说:“当时条件有限,纯靠人工,夯土都要用小推车一车车推到城楼上去。”1979年,郭泽民到山海关文保所工作。从那时起,郭泽民便与长城建立了难以割舍的联系。 1984年,由北京晚报等单位发起的“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

查看更多 >>
查看更多 >>
爱我长城 兴我中华 - 征集活动 - 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