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0 18:45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部署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鼓励农业农村数字化,各部委积极推动数字农业相关工作,围绕数字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大数据管理、农业产业数字化发展等多点发力,取得了较好成效。在此背景下,数字农业发展成为地方和企业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一招”,涌现了不少成功案例,特别是不少畜禽、水产养殖企业率先开展数字农业发展转型,应用数字技术在疫病防治、科学饲喂、流程优化等方面发力,成功做到节本增效。
但从整体来看,我国数字农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难题,主要表现在农业数据的收集、管理和共享利用,数字农业关键技术突破和设施设备升级改造,以及在更广泛的农业生产中应用数字技术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例如,高额的数字农业基础设施设备投入与农业的微薄利润之间如何平衡?小农户是否具备参与数字农业的意愿与能力?怎样避免数字农业成为新的“面子工程”?
确实,数字农业不应仅此而已。从概念生成之日起,数字农业就被寄予厚望。一方面,数字农业通过数字技术与农业基础学科有机结合和综合集成,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精准控制、监测、预测和建议,推动更多品类的农业生产前端变革,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产量、优化资源利用,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带动农业和农民全面进入现代化发展进程。另一方面,数字农业也是提升农业科研水平,助推农业领域不断探寻新前沿的重要手段。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科研的全方位融合是实现研究实验室与实地农业生产有效连接,提升粮食、农业研究和知识应用水平的重要方向,通过更快地收集、分析、存储、共享和集成高度异构的农业生产、实验数据,形成研发和应用的双向精准互动,为农业科研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如何让现阶段数字农业发展更具生命力?拼多多今年举办的第一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实际上是做了一场欢迎围观的数字农业科技实验,点亮中国数字农业向更广泛领域探索的星星之火。一方面,通过新农人队和AI队两种种植方式的比赛,对照分析数字农业技术在草莓种植过程中所带来的成本、产量、品质的变化,研判数字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的真正价值。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大赛将农业科技、数字技术和经济领域的专家、青年人才、科技企业以及乡土技术人才聚集起来,引导大家共同关注数字技术所引发的这场变革,探讨当下我国数字农业发展的问题、挑战与路径,鼓励不同领域的科技人才用实际行动推进我国数字农业发展。
当前,第一届“多多农研数字农业科技大赛”顺利收官,可以看到数字技术确实给草莓生产带来了质和量的提升,但也必须注意到其成本与投入。同时,尽管各个团队采取了很多办法,但数字模型构建、草莓生长数据积累及利用、草莓生产前沿技术的数字化运用等都仍存在一些现实困难。从长远看,数字农业将有效提高农业技术效率,推动农业生产的全面智能化、智慧化。但当前,我国农业数字装备研发与应用刚刚起步,农业模型初步构建、农业数据标准建设与数据共享利用也都处于探索之中,我国数字农业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现阶段我们发展什么样的数字农业,如何推进数字技术与我国农业的广泛融合,是这场比赛带来的重要问题。尽管几个团队都从各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但要带动更广大农户从这场变革中真正获益,我们仍需要继续实践探索下去。
数字农业发展要坚持长期主义。数字农业是数字技术与农业两个复杂系统的融合,做好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综合集成和示范需要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研究与试验,实现农业要素的数字化表达、逐步完善农业产业大数据的积累、形成显性及隐性农业知识与技术的模型化构建。数字农业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现阶段的数字农业发展重点是围绕区域性的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开展试验示范,面向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开展数字化创新,促进农业知识经验传承的显性化,形成区域性的、行业性的农业要素数据模型,通过数字技术前沿创新提供区域性的、本地化的具体方案推动农业科技服务创新,通过服务带动小农户间接走上数字农业发展道路。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及其他相关主体要发挥合力,特别是要鼓励企业等主体要发挥重要的作用,探索农业科技前沿,助推技术融合,带动小农户发展,加快实现数字农业对我国农业科技服务的改造,持续探索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
作者:许竹青(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