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报网首页 > 财经 > 正文

47座“机遇之城”,北京综合排名第一

2021-03-19 16:41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孙杰

城市群崛起加速区域一体化,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新的机遇。

3月1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机遇之城2021》报告,对全国47座城市进行观测,综合排名显示,北京居于首位,上海、深圳、广州分居第2到4位。

北上深广四城差距越来越小

《机遇之城》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对中国城市进行全方位跟踪观察的研究报告,自2014年以来,已连续发布8期。今年报告观察城市范围扩大到47座,新增常州、东莞、惠州、江门、肇庆,整体观察区域上覆盖了中国多个主要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

报告通过10个维度共计58个变量,对选定城市进行观察评估,涵盖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城市基础设施、自然环境、人口、城市治理及城市影响力等多个层面。

报告结果显示,总排名前四位的依然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4座城市的发展程度和综合实力最强,并在各个观察维度中都展现了领先优势。其后十位依次为杭州、南京、成都、武汉、苏州、香港、长沙、郑州、厦门、西安。苏州是自2019年排名纳入“北上广深港澳”以来首次进入前十名,发展势头强劲。

“从报告看,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北上深广四座城市的差距越来越缩小。”普华永道中国管理咨询部合伙人金军表示,城市要综合、均衡、全面发展,现在北上深广四座城市在大部分维度下的排名都比较均衡,互相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从总积分看,北京得分最高为2109分,上海为2094分、深圳为2088分,广州为2062分。

对北京的优势,报告分析认为,技术成熟度维度,北京高新技术企业排名第1,移动互联排名第3,新能源汽车普及率排名第6,创新主体丰富,创新实力领先;经济影响力维度,北京知名企业、金融机构存贷款变量排名第1,三产比重排名第3,经济影响力显著;交通和城市规划维度,北京汽车出行和公交出行分列变量第3和第2,作为超大城市的交通运载能力与运营效率突出,绿化排名第1;文化与生活维度,北京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排名第1,电影院排名第5,公共藏书排名第3,城市公共文化资源丰富。

京津冀经济规模已具有世界级体量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即将进入新的高质量深化发展阶段,城市群发展将是未来城镇化的主要模式,对大型城市的功能迭代、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生态、服贸等重点领域已率先实现突破,一盘棋协同发展态度基本形成。普华永道中国北部市场及北京主管合伙人周星表示,京津冀的经济规模已具有世界级体量,但主要差距还是功能分工和协同水平,需要解决不同地区优势间分散、无序、固化等现象,降低地区间不平衡差距,通过科学规划,汇聚各城市特色形成合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致力于打造以首都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新型城市化要解决三大问题

“2021年是中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城市和城市群将在中国区域一体化发展和经济增长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普华永道中国市场主管合伙人梁伟坚认为,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进程和城市群的未来,不仅对区域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对全球投资者来说也是比较关注的议题。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俞建拖认为,中国城市化呈现出超大规模、超快速度、巨型城市多、城市群崛起以及“半城市化”现象突出、区域差距巨大、城市扩张与城市收缩并存、行政影响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特征性事实。“创新驱动的增长、共享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是新型城市化要解决的三大问题。”他认为。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杰

图片来源:《机遇之城2021》报告

流程编辑:u007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