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报网首页 > 财经 > 正文

人大报告:抖音创3600万就业机会,短视频平台衍生超20种岗位

2020-09-10 16:48

北京日报客户端

互联网营销师、直播运营、直播助理、选品师、场景包装师……短视频平台的火热正催生着越来越多的“灵工”就业机会。

9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灵工时代:抖音平台促进就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据悉,这是国内首份以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为研究对象的就业报告。据《报告》测算,过去一年,抖音整体带动的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达3617万个。

超2000万人直接通过短视频增收

张俊杰(抖音号:大山里的秘蜜)曾是一名90后消防战士 ,退伍后回到家乡浙江松阳。自小农村长大的他一个梦想,让更多人尝到来自家乡绿水青山的蜂蜜。他在短视频平台拍摄美食、美景视频,如今已拥有255万粉丝,还将家乡特产土蜂蜜、笋干、番薯干、柿饼等卖向全国。2019年,销售额达到1500万元,带动全村人就业和增收。

今年7月,人社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发布了第三批新职业,像张俊杰一样依靠短视频、直播带货的创业者们有了“互联网营销师”的新称谓,也意味着这一职业得到正式认可。

还有千千万万个“张俊杰”正通过短视频平台走出不一样的“职场路”。《报告》显示,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共有2097万人通过抖音直接获得收入,其中女性占比54%,24至40岁的中青年是就业主力军,合计占比67%。短视频平台为退伍军人、应届生、农民等各类群体带来就业机会。

短视频平台衍生超20种岗位

直播运营、直播助理、选品师、场景包装师……短视频平台的火热衍生出超20种岗位机会。《报告》显示,随着越来越多人全职或兼职以拍视频为职业,短视频平台目前已形成连接亿万用户和创作者、商家的互利共生就业生态,产生五大类超20种岗位机会,形成相对稳定的从业人群。

此外,短视频平台还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多种就业形态,如摄影、录像和直播设备生产的相关岗位。据《报告》测算,过去一年,抖音整体带动的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达3617万个。

除了个体创作者,短视频平台还在激发企业的创业活力。截至2020年7月,超400万家企业在抖音开通企业号,其中2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占比77%。他们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形式扩大宣传和销售渠道,更新业务模式、拓展业务形态,获得新的机会。

福建侠天下旅游区2019年通过短视频平台宣传景区,视频的火爆带动了景区热度上升。疫情后,游客数量逐步恢复,约50%由短视频平台转化而来。目前景区已普及全员拍摄短视频,无论一线工作者、职能部门还是驻场演员都有自己的短视频账号。

短视频平台开启“灵工”时代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看来,短视频平台拥有强大的就业吸纳和创业孵化能力,是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重要载体,为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就业规模和丰富就业类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区别于传统“零工”,《报告》给短视频就业起名“灵工”。这是因为短视频平台就业人员规模庞大,类型多样,形态各异,就业特色具有灵活、灵气和灵捷的特征,更强调多元化和创造力,不同于共享经济平台及传统“零工”就业特征。

“灵工”特色体现在创作者的每支视频中。95后安秋金(抖音号:@贫穷料理)从小喜欢美食,大学毕业后他尝试在抖音拍摄美食视频,并融入说唱、单口相声等元素,用属于自己的新潮方式,将做饭做成了一份事业。目前,账号已收获近2000万粉丝,通过广告、合作、直播带货等方式获得收入。疫情期间,他还帮助售卖销路受阻的农产品,助力农户增收。

《报告》还显示,短视频平台就业的灵活性可进一步用“舞者”模型(The DANCER Model)解读,即:多元化(Diversity)、灵捷(Agile)、创造力(Novelty)、社群带动作用(Community)、创业和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责任(Responsibility)。

人大报告:短视频创造超3600万个就业机会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