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海棠未雨,梨花先雪”……四月正是春花烂漫之时,想必许多读者都已经加入赏花的队伍啦~

当你赏花时,是否知道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做出的陶器上就有花朵纹样了?不仅如此,近3000年前祖先们就开始了原始的插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中式插花传承人孙可走近中国插花史吧~

“人生就像是睡莲,成功是浅浅地浮在水面上那朵看得见的花,而决定其美丽绽放的是水面下那些看不见的根和本。莲花初绽,动人心魄,观者如云,岂知绚烂芳华的背后是长久的寂寞等待和生根固本。”中式插花传承人孙可在微博上如是说。孙可已研习东方插花花道近二十年——
“我在京城南锣鼓巷的帽儿胡同长大,自小就跟姥姥、母亲摆弄花草。在这个具有浓郁京城人文气息的地方,即便是动荡年代,雅仕还残留着养花、插花、赏花的癖好。
我名字里的‘可’来源于帽儿胡同对面的‘可园’(清代大学士文煜宅邸的花园),爱沾花惹草的我,自小到大没有离开过‘花事’,更在于花相伴的人生旅程中留下了许多难忘片段……”
“西洋花艺讲求形,日本花道讲求法,而中国插花专注于韵,参差不论,意态天然,以器载道,以花明意。”听孙可老师讲中国插花史是件妙趣横生的事儿, 先上个知识贴预热一下:
*中国插花文化萌芽于新石器时期,在《诗经》《楚辞》的时代,人们已经开始自觉对花和植物进行筛选、分类、审美,并寄予情感。
*汉代出现了最早关于插花的记载,在河北望都一号汉墓中的东汉壁画上,一个圆形陶盆内盛净水,六朵红花呈放射状倾盆而出,原始、质朴而精巧。
*隋唐时期诞生了中国第一部插花理论作品罗虬的《花九锡》,短短75个字勾勒出从空间设计、创作技巧到欣赏角度的完整插花体系。
*宋代,插花成为四般雅事之首。宋人对花的感知既包括花情、花性,还包括花的等级、品第,“以花喻人”更成为时代风尚。花器制作也逐渐趋向专业和系统。
* 元明时期,文人插花达到技法的巅峰,明代出现以装饰物插花的形式,装饰物既有珊瑚、灵芝、如意、翎毛等昂贵物品,也有柿子、香囊、佛手、拂尘等日常之物。
* 清代插花在郎世宁、冷枚、金廷标等人的绘画作品中呈现出前期、中期雍容大气,晚期繁复颓靡的特征。